中超红牌频发原因?
在2025赛季中超联赛的9轮角逐中,北京国安队的主场之战显得尤为引人注目。4月25日的夜晚,当北京国安迎战河南队时,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布置和球员们的努力,他们以1比0的比分取得了胜利,并延续了赛季不败的战绩。然而,在比赛的激烈过程中,张稀哲替补登场仅5分钟就因踩踏对手而领到红牌,这是北京国安队本赛季获得的第5张红牌。 纵观整个中超联赛,截至目前9轮比赛结束,仅有7支球队在比赛中未获得红牌。除了北京国安队以5张红牌领跑红牌榜外,山东泰山和青岛海牛两支球队分别以4张和3张红牌的成绩紧随其后。这样的红牌数量不仅引发了各队的争议,也确实给各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今年中超联赛的红牌数量似乎特别多,共70场比赛就出现了21张红牌,创下了近6年同期最高纪录。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本赛季初中国足协与新成立的中足联曾将严肃赛风赛纪作为工作重点,但效果并不理想。在这21张红牌中,外援球员获得4张,其余17张均为本土球员所得,其中直接红牌有14张,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某场比赛中,主裁判唐顺齐在比赛中出示了3张直接红牌,其中包括了山东泰山队的泽卡。在足球规则中,直接红牌代表着球员在球场上做出了更严重的犯规动作或给予对手更大的伤害性侵犯。这也说明了部分球队在比赛中因为红牌而少打一人,导致赛果发生反转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于红牌数量的增多,部分球迷和俱乐部认为是因为当值主裁判的执法尺度导致。然而,从中国足协发布的判罚统一尺度文件来看,几乎所有直接红牌的依据都可以在该文件中找到。这也意味着红牌的增多并非完全由裁判决定,而是与球员的拼抢增多、身体接触增加有关。 中超自金元时期退潮后,适龄球员的技术普遍较为粗糙,难以组织出成套路的进攻体系。因此,不少球队把重心放在防守上,采用全场高位逼抢和就地反抢的策略。这种高强度的拼抢和身体对抗虽然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但也大大增加了对抗失败和失去位置的概率。球员在失去位置后急于弥补失误,往往会造成危险动作与不规范的动作,最终导致红牌的发生。 此外,本赛季的比赛强度明显大于以往,球员的体能储备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高强度对抗带来的疲惫加大了比赛中失去位置的可能性。因此,各队需要更严谨科学的配套来补充教练员的训练打法,如赛后的康复和体能训练等。 对于红牌激增的情况,部分中超球队已经高度重视并在队内提出要求。中国足协也召开了裁判座谈会并重申尺度统一,同时进行业务方面的研讨和学习。虽然红牌的出现给比赛带来了不少麻烦和争议,但也正是这些红牌使得比赛更加具有悬念和看点。或许这正是一个阶段性的必然过程,随着各队逐渐摸索出适合当下中国球员的战术打法,未来的中超联赛将更加精彩和激烈。 |
